不久前,我在BBS上發表了一篇"醫生應修同理心課程"文章,當時只是純粹抒發情緒,認為某位住院醫師講話的方式很過份,完全不顧病人的感受,沒想到竟然意外收到了他的回信,原來他也是鄉民,網路力量真的很大,PO文千萬要謹慎啊!信中該醫師誠意十足的道歉並說明他的想法,反而讓我心裡反而對他過意不去,也體認到溝通實在很重要,唯有良性的溝通才能醫病雙贏!

以下為我的Po文和醫師的回覆:


【醫生應修同理心課程】

我非常讚賞台大的醫療服務品質,不僅醫生醫術頂尖,絕大多數的醫生、護理師對病人都十分親切,但第三次的住院卻讓我深刻體驗到醫生缺乏同理心的嚴重性。那次住院遇到兩位住院醫師,第一位很細心、問題也回答得很仔細;第二位醫師(後以A醫師代稱)則讓我及我們家人覺得很生氣,我舉下面兩個實例來說:

Case1:填寫『放棄急救單』

醫師拿放棄急救單要我填寫,看著單子,淚水在眼眶中打轉,我強忍著不讓眼淚掉下來,我問醫生:「現在就要填嗎?」(有種自己即將走到生命盡頭的感覺)。余醫師回答:「趁你現在意識還清楚,能自己填最好自己填,要是之後情況惡化,自己就不能決定了!」

Case2:抉擇出院與否

在我打完第一次化療,症狀較為緩和後,主治醫師告知說我可以出院了,但家人和我還在思考是否應該要住到第二次化療打完比較保險,因為擔心出院後狀況如果又惡化,還得回醫院掛急診,掛急診也不保證就有病房。

正當我們還拿不定主意時,A醫師跟我說:「趁妳現在可以出院就趕快出院,下次再住進來時,就不見得出的去了!」聽了真讓人覺得很不舒服,我媽在一旁聽到也是很氣憤,覺得醫生怎麼可以這樣講話,完全不顧病人的感受。

我不清楚醫生訓練過程是否有『病患心理學』或『與病人對應』這樣的課程,但我真的覺得醫學院應該將『同理心』列入必須學分才對。


【To: XXX病友】

您好,我是2012年10月份照顧您的住院醫師,對於想這樣突然冒昧的回覆,先表示歉意。前一個月的陳醫師真的是很細心,正好最近也有幸與他同事學習,10月份的主治醫師王醫師,也是我住院醫師生涯當中遇到的好老師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對於讓您與家人有這樣不舒服的感覺,我感到十分懊惱與難過,也感謝上天給我這樣的機會反省。在住院醫師訓練的不同階段,確實是需要學習適當的溝通,發生這樣的事情給我很大的警惕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關於不急救這一件事,最近自己家中也有長輩身體狀況變差,送醫時聽長輩也被問到不施行急救的想法,深深感覺到,對於表達的失當,確實會給家人不舒服的感覺。這一年以來在加護病房的工作,看到更多病情惡化的病患,以及他們身邊焦急的家屬,談到不急救對家人真的是很大的衝擊。其實在自己的心裡,每一次在與家屬會談的時候,真的很希望能給家人更多的好消息,希望自己的病人能好轉,但是,往往同時也必須把最現實或不幸中最差的情形告知。我們的訓練當中,被告知需要尊重病人的自主,尤其是對於自己的重大決定,不論是對於重病或是腫瘤的病人,我都會主動向每一位病患或是病患家屬提起急救的情形,其實心裡希望,永遠也不需要用到這一張不急救同意書,這是所有醫師、病人、與家屬最大的希望。

回想起當時的情形,談到這些比較嚴肅的話題,應該試著用更溫和漸進的方式,畢竟我照顧的時間不長,或許對於您與您家人心裡的想法也不夠了解,也許由廖醫師或是其他團隊成員來提起更為適合。

還記得當時因為腫瘤及肋膜積液,常常面臨很厲害的咳嗽,主治醫師與我不斷討論思考,要如何減輕這樣的不舒服,不管是口服、噴霧、或是吸入的藥物。每天早上巡房的時候,最希望的莫過於聽到前一晚的咳嗽減輕了,晚上比較好睡了。雖然治療的大方向是由廖醫師在安排,但我希望病人能好轉的心是一樣的。在加護病房工作,甚至會發現更多自己醫學上無能為力的場合,但是照顧的病人與家人的心裡感覺,與治療疾病同等重要關於轉出病房的情形,誠如您所說的,對於您與家人心裡的擔心,如果能更有同理心就好了。

對於第一線照顧的住院醫師,既不需要面對住院病床調度的壓力,也不需要面對健保的限制,單純是想到您住院這麼長一段時間,或許也會想多出去走走,回到家中的環境休養,一般來說要比住院更為舒適,也減少接觸院內抗藥性細菌的機會。換個角度想,當時我沒有注意到您與家人擔心返家後的情形,希望留在醫院是一種信任,當我在加護病房及呼吸照護中心照顧的病人需要轉出時,如今的我更能夠體會家人的擔心。對於表達方式的太過直接,是我需要學習改進的地方,這提醒我應該以更謙卑的心,檢視自己的態度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雖然在這樣的場合下,得知自己照顧的病友現況,恐怕不是最理想的狀況,但我還是誠心的幫您加油,很高興您能度過一個個難關。
腫瘤科的老師告訴我們,第四期並非末期,雖然未來我並非腫瘤專科醫師,但我也這樣相信。
照顧您的經驗我會記在心上,提醒自己還是一位尚待磨練的醫師,在同理心上仍需學習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謝謝您,並祝您健康!


【To: A醫師】

首先要為我的晚回覆先說聲抱歉,剛好去了北海道一趟,回來才看到您的回文。其實我很驚訝剛好我的住院醫師有上這個版,看到您對於整件事情的說明及道歉,心裡反而覺得對您過意不去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的確,您處理的程序並無不妥,只是當時讓我和家人感覺少了點溫暖,也許是因為重症病患和家屬們心裡特別敏感和脆弱吧!才會感受特別強烈,我也因此po文抱怨,純粹想抒發心情而已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謝謝您這麼關心病人,我恢復的狀況很好。其實醫師有時候可以適度和病患溝通想法的,比如出院的例子,如果您當初跟我說的是(把您的想法告訴我):「回到家中的環境休養,一般來說要比住院更為舒適,也減少接觸院內抗藥性細菌的機會。」我們一定能理解啊!並且會很感謝您!可能您要照顧的病人太多,沒時間好好溝通,也或者您本來就比較內斂不多言(這純屬個人猜測:P),造成了我先前對您的不諒解,對此我深感抱歉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我想,您一定會個優秀的醫生,也謝謝您耐心跟我解釋。
祝您早日成為主治醫師。


<<後記>>

事情圓滿落幕,透過這次的事件,我更能理解與體會醫生的想法了,其實絕大多數的醫師都是為病人著想的。而在健保制度下,台灣醫師真的較過去辛苦許多,畢竟診療費用實在太低,想起之前住新加坡時,有次血尿去看泌尿科,收費竟然要SGD475(約NTD11,400),當場我真有點傻眼!很多人說因為健保緣故,台灣醫療品質因此下降了,我並沒有太大感覺,原因是過去不常看病,頂多就是偶而去住家附近診所看一下感冒、皮膚過敏而已,但現在就時常得向大醫院報到了。

以前健康的我不免覺得繳健保費有點浪費,根本沒用到那麼多,但誰能保證自己能永遠健康呢?很慶幸台灣有健保制度,尤其對我們這些重症病患來說,健保真的給了很大的保障,國外友人可是都很羨慕台灣有這樣的制度唷!大家要好好珍惜。

坪林茶葉博物館  

arrow
arrow

    Cincia(星希亞)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