常聽到有人說,搭飛機時身體所接受的輻射很高,所以癌症病患最好不要搭飛機...
二姐的婆婆跟我說,她自己是乳癌,生病後都不太敢出國,就是怕對病情不好;
然後她又說親戚有人也一樣罹患乳癌,鐵齒不相信,照常出國趴趴走,結果....
不用想也知道,後來就因癌症擴散辭世了...
真的是因為常搭飛機的關係嗎?我心中充滿著問號???
然後有另一個聲音出現了..."平常照CT輻射量已經夠高了,有差這一點嗎?蛤..."
謹慎起見,我仍是發揮追根到底的精神,有憑有據比較安心,也才可以說服家人放心讓我出去玩。
輻射量參考值
目前,非治療需求的輻射建議量為5毫西弗/年
●1張胸部X光片的輻射量約0.02毫西弗
●斷層掃描輻射量:胸部7毫西弗、骨骼4.4毫西弗、頭顱2毫西弗、腹部8毫西弗
●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檢查(Low-dose CT),輻射量約1.4~1.5毫西弗
●台灣天然背景輻射1.6毫西弗(每年)/約80張X光片
●台北往返美西0.09毫西弗/約4.5張X光片
●台北往返東京0.02毫西弗/約1張X光片
●每天抽30支香菸約13毫西弗(1年)/約650張X光片
以一般人每年5毫西弗的建議量,扣掉1.6毫西弗的環境背景值,只剩3.4毫西弗的quota,若1年1次接受低劑量斷層掃描尚在容許範圍內,但正常的斷層掃描就已經超標了。
《維基百科:放射性職業工作者一年累積全身受職業照射的上限是20毫西弗/年(ICRP推薦)》
而我現在每兩個月要照一次頭部+胸腔+腹部CT,加起來每次17毫西弗(這邊我是有點小疑惑?不曉得是不是可以直接相加?還是三個一起照會減低一點?),一年6次來算已經高達102毫西弗,真是太恐怖了,已經可以讓我往返美西1,133趟了。依這樣的數字,我實在無須去多想搭飛機的輻射劑量,比較起來實在太微不足道了。XD
其他考量點
如果不考慮搭飛機的輻射量,那還有其他該考慮的因素嗎?
根據台大胸腔外科李章銘主任的建議,跨長時區的區域(ex.歐美)以一年一次為限,他的觀點是身體生理時鐘需要去調適,對身體都是一種負擔。
若是時區相近的國家(ex.時差1~2小時),則對生理時鐘影響沒那麼大,常去比較沒有關係,但也不是說每個月都去這樣頻繁。而國內旅遊的話則沒有限制。
這樣的說法挺能說服我的,雖然我每次出國前都有向廖醫師報備,
如事先預期地,他會小唸一下:又要出去玩?這次要去哪裡啊?
然後囑咐我要小心一點,不要感冒,也會很貼心開立感冒、發燒藥讓我隨身攜帶。
(畢竟我這個身體也不能亂吃市售成藥,等一下又急性肝炎怎麼辦?)
寫到這裡,我個人覺得心情最重要,如果出國走走可以讓身心舒暢,那就勇敢出走吧!
讓旅遊愉快的回憶作為我們長期抗戰的安定劑,大家加油~
以上資訊整理給大家參考囉!:D
<Reference>
1.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網站